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通常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上的疼痛。病因较复杂,可由颅内病变,颅外头颈部病变,头颈部以外躯体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精神病引起。
头痛系因头颈部痛觉末梢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异常的神经冲动传达到脑部所致。具体原因如下:
一、颅内病变
1、感染:脑炎、脑膜炎、脑膜炎、脑脓肿等。
2、血管病变:急性脑血管病、高血压脑病、脑血管畸形等。
3、占位性病变:脑肿瘤、颅内囊虫病或包虫病等。
4、颅脑外伤:脑震荡、脑挫裂饬、颅内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外症。
5、其他疾病:偏头痛、丛集性头痛、头痛型癫痫等。
二、颅外病变:
1、颅骨疾病如颅骨肿瘤。
2、颈部疾病如颈椎病。
3、三叉神经病。
4、眼、耳、鼻、牙疾病。
三、全身性疾病
1、急性感染等发热性疾病。
2、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病、心力衰竭。
3、中毒性疾病如酒精、一氧化碳、有机磷、铅、药物中毒。
4、其他疾病,如尿毒症、贫血、肺性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月经期头痛、中暑等。
四、神经官能症,如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癔病性头痛。
头痛应该如何预防?
一、对功能性头痛或是颅外疾病引起的头痛:
1、正确认识疾病,树立起自信心。在临床上所遇见的头痛,还是功能性的占绝大多数。经有关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疾患,最好还是相信科学,树立起能够占胜疾病的信念,积极配合治疗,消除自我的不良暗示;
2、提倡有规律地生活和工作。睡眠充足、饮食结构合理、戒除不良嗜好;积极参加感兴趣的文体活动。
3、积极治疗原发病;
4、正确作用药物预防。
二、对于普通的紧张性头痛,最好的方法是避免紧张的处境和任何可能导致紧张的行为。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有时连识别一个紧张的处境也很困难;即使认识到,也难以避免,如必须向上司提交报告,被委派做连续三小时的打字工作,家里孩子不听话等等。在某些场合,不妨尝试采取某些预防措施。
不要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例如避免长时间弓着背坐在书桌前,应时而站起来伸展四肢,活动筋骨。和别人谈一些与目前的烦恼或困难无关的事情,轻松一下。躺下休息片刻或洗一个温水浴以松驰自己。如果这种自助疗法没有效果,不妨求医就诊,可考虑当试另外一些预防头痛的非药物疗法,例如生物反馈法、放松疗法和其他使头部肌肉和血管松驰的疗法。
头痛的护理方法
头痛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是人体对各种致痛因素所产生的主观感觉,属于疼痛的范畴。致痛因素可以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化学的或机械性的,等等。这些因素刺激了位于颅内外组织结构中的感觉神经末梢,通过相应的传导通路传到大脑而感知。
头痛的护理注意要点:
1.轻度头痛,一般不用休息,可服用止痛药,如去痛片等。如有剧烈头痛,必须卧床休息。
2.环境要安静,室内光线要柔和。
3.注意了解病人头痛的PQRST,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护理。另外,还要注意观察病人的神志是否清楚,有无面部及口眼歪斜等症状的出现。
4.可按头痛的部位给予针灸、按摩治疗,前额痛可取印堂、合谷、阳白穴,两侧痛可取百会,后顶痛可取风池、外关等穴位。
5.有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夜眠不佳、面红、口苦症状的病人,应加强其精神护理,消除病人易怒、紧张等不良情绪,以避免诱发其他疾病。高血压病人应注意休息,保持安静,按时服降压药。
6.对一些病因明确疾病引起的头痛,应先控制病情,以缓解疼痛。
头痛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有三大类型:神经机能性头痛、感染性疾病头痛、颅内颅外疾病头痛。其中的前两类头痛,源于体虚或风邪入侵的比例较大,多半与天气条件有一定的关系。临床实践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夏季的高温、闷湿、雷雨、大风、天气骤变常常会诱发或加重头痛,夏季饮食和睡眠,也常常直接导致头痛。
偏头痛俗称偏头风。西医称“血管性头痛”。患者头部一侧或双侧胀痛,呈搏动或持续性频繁发 作,主要是由于颅内动脉收缩、扩张引起,多见于女性。采用食物治疗,有显著疗效,下面介绍几则:
1.热水泡双手:洁净热水一盆,把双手浸入。水量以浸过手腕为宜,并不间断地加些热水,以保持 水温。浸泡半小时后,痛感可减轻,甚至完全消失。
2.葱姜泥敷痛处:鲜葱3条,姜皮半酒杯,酒槽1杯,共捣拌匀,敷于痛处。
3.辣椒树蔸煎水:辣椒树蔸十个,洗净,水煎加糖服。
4.白萝卜汁滴鼻:鲜白萝卜一个,捣烂挤汁,滴鼻。在滴液中也可溶入冰片1.5克再用。滴后应保 待20分钟内汁不外流, 1日2次。
5.服丝、苦瓜藤:丝瓜藤、苦瓜藤炒枯碾末, 每次用开水送服10~12克。
6.服“中药”小方:甘菊花、石膏、川芎各10克,研末,每服3克,清茶送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