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有又称为是多发性神经根神炎。男性患者相对比较多见,专家介绍的引起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的病因及症状表现。
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的病因
迄今仍不十分清楚,但多数病例起病前可有感染症状,如流行性感冒、麻疹、腮腺炎、水豆、带状疱疹等,但大多数感染的病因不明。一般认为本病与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有关。但由于很多不同的病毒或细菌感染及疫苗接种后均可引起,似乎并非由于微生物对神经细胞的直接感染,很可能是通过免疫反应对周围神经组织的间接作用。
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的临床表现:
起病前数天至数周,约半数患者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的症状。首发症状常为四肢对称性无力,无力可自远端向近端发展或相反,或远近端同时受累,并可波及躯干,严重病例可因累及肋间肌及膈肌而致呼吸麻痹。瘫痪为弛缓性,腱反射减低或消失,病理反射阴性。因主要病变为节段性脱髓鞘,轴索及运动终板可正常而初期肌肉萎缩可不明显,病变严重者因继发轴索变性运动终极丧失可出现肌内萎缩,一般以肢体远端较明显。感染障碍一般比运动障碍为轻,表现为肢体远端感觉异常及手套、袜子型感觉减退,有的病例疼痛可很明显,也有不少病例可无感觉障碍。脑神经损害以面瘫常见,其次为吞咽和迷走神经麻痹,表现为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等延髓麻痹症状。也可有动眼、外展、三叉神经的损害,偶可见视乳头水肿。植物神经损害的症状以肢体远端较常见,包括出汗、皮肤潮红、手足肿胀及营养障碍,严重病例可出现心动过速,偶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括约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由于腹肌无力,偶可发生暂时性的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
多数病例脑脊液蛋白增高而红细胞数正常,称为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乃此病之特征。蛋白增高程度不一,可自50-100mg%至200mg%以上,甚至超过1000mg%。蛋白量增高在起病第三周最明显,以后逐渐下降,部分病人脑脊液可正常。
约有2/3病例,其肢体远端运动传导速度低于正常的60%,肌电图的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可正常,而近端的肌肉动作电位可减低。1/3病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在远端正常,近端则减慢。
诊断
(1)病前1-3周有感染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2)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多数由下肢开始,少数发展为上升性麻痹。
(3)可伴有颅神经损害,以运动性颅神经(7、9、10、11)障碍为主,且常呈双侧性。
(4)脑脊液多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鉴别诊断
(1)急性脊髓灰质炎:为急性起病的肢体弛缓性瘫痪,小儿多见,起病时多有发热、肌肉瘫痪多为节段性,可不对称,无感觉障碍,脑脊液蛋白及细胞均增多。
(2)全射型重症肌无力:呈四肢弛缓性瘫痪,但一般起病较慢,症状有波动,疲劳试验及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脑脊液正常。
(3)周期性麻痹:发作时亦为肢体呈弛缓性瘫痪,但过去有发作史,无感觉障碍及脑神经损害,脑脊液正常,发作时多有血钾降低和低钾心电图改变,补钾后症状迅速缓解。
对于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以上几种不适症状或是一些可以引起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发生的因素存在,应该立即进行清除,防止发生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