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脊髓空洞症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日期: 2016 - 01 - 10   作者:   来源: 导医网   责编: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脊髓空洞症就是脊髓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病变。病因不十分清楚,其病变特点是脊髓(主要是灰质)内形成管状空腔以及胶质(非神经细胞)增生。常好发于颈部脊髓。当病变累及延髓时,则称为延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就是脊髓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病变。病因不十分清楚,其病变特点是脊髓(主要是灰质)内形成管状空腔以及胶质(非神经细胞)增生。常好发于颈部脊髓。当病变累及延髓时,则称为延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后根型:脊髓后根受损如压迫、炎症而产生刺激,相应后根常有放射性疼痛,称根性疼痛,病变在胸髓后根的典型症状是束带样痛,如脊髓髓外肿瘤、椎间盘突出。

  脊髓型:横贯性脊髓病变产生病变平面以下的感觉丧失,伴有截瘫或四肢瘫、大小便障碍,见于脊髓炎、脊髓压迫症。脊髓半切综合征见于外伤、髓外肿瘤的早期,为病变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及深感觉障碍,病变对侧的痛觉、温度觉障碍。

  脑干型:延髓外侧病变损害了脊髓丘脑侧束及三叉神经脊束、脊束核,产生交叉性的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和对侧半身痛觉、温度觉缺失,如延髓外侧综合征、小脑下后动脉血栓引起的病变。一侧桥脑和中脑病变引起对侧偏身和面部的感觉障碍,常伴有受损平面的同侧脑神经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见于脑血管病所引起。

  丘脑型:丘脑为深浅感觉的第三神经元所在部位。丘脑病变引起对侧偏身感觉减退或缺失。感觉减退较触觉、深感觉障碍为轻,但可伴有比较严重的自发性疼痛和感觉过度,后二者多见于血管病。

  内囊型:内囊受损时对侧偏身(包括面部)深浅感觉减退或消失。常伴有偏瘫和偏盲。

  皮质型:大脑皮质感觉中枢在中央后回及旁中央小叶附近(第3、1、2区)。它们支配躯体的关系与中央前回运动区类似,也是自下而上依次排列,即口、面、手臂、躯干、大腿以及小腿,小腿和会阴部的感觉支配位于半球内侧面。因皮质感觉区范围广,病变只损害其中一部分,因此感觉障碍只局限于对侧的一个上肢或一个下肢分布的感觉减退或缺失,称单肢感觉减退或缺失。

  皮质型感觉障碍的特点是出现精细性感觉(复合感觉)的障碍,如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对各种感觉强度的比较等。皮质感觉中枢的刺激性病灶可引起感觉型癫痫发作。


 ·  脊髓空洞症预防措施
 ·  如何预防脊髓空洞症的发生
 ·  脊髓空洞症病人的预防措施
 ·  脊髓空洞症如何预防
 ·  脊髓空洞症预防知识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