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依赖的非毒麻药品


日期: 2013 - 12 - 24   作者:   来源:   责编: pwl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近年来,止咳药水、复方甘草片以及其他非麻醉药品可能会导致成瘾相继被媒体所报道。

  “瘾君子”将颜色与可乐相同的止咳露与可乐勾兑成“摇头水”,每天消费的止咳露量在360ml以上,而这种滥用形式尤其在中学生中甚为流行。此后,复方甘草片、牛黄解毒片等物也相继被报道具有成瘾风险。因此,人们开始将关注的目光聚集到了这些老百姓常用的镇咳祛痰、清热解毒等药上。本文主要介绍这些具有潜在成瘾性的非毒麻药品的类型、成瘾症状的识别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药物。

  一、 几种常见致依赖的非毒麻药品

  1. 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

  本品是一种镇咳药,是人们常用的止咳药水,主要含有可待因、麻黄碱、氯化铵、扑尔敏等成分。本品虽不属于麻醉药品,但含有阿片类成分——可待因以及麻黄碱,两者均属国家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范围,具有依赖潜力。可待因作为中枢性镇咳药,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产生镇咳效应,而盐酸麻黄素具有平喘作用,常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两者合用可发挥镇咳、平喘和祛痰的功效。止咳药中的可待因和麻黄素的含量都很低,所以正常使用并不会上瘾。使用剂量一般为,成年人每次10~15毫升,一日3次,24小时不得超过30ml。

  该药具有一些不良反应,包括胃肠不适、腹痛、便秘、恶心、呕吐、口干、嗜睡及头晕,口服1次剂量超过60ml时,有些病人可出现兴奋及烦躁不安。大量服用会产生快感和幻觉,让人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长期服用含有上述成分的止咳药水就会出现病态嗜好,停用后可能出现精神萎靡、记忆力下降、行为反常。这是导致滥用的药理学基础。成瘾后不仅会对患者身心造成损害,还有可能出现人格异化,甚至走上吸毒等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将其划为处方药,药店需凭处方销售,避免滥用给患者造成危害。

  2. 复方甘草合剂和复方甘草片

  复方甘草合剂和复方甘草片,是常用的镇咳祛痰药,含有甘草流浸膏、阿片粉、酒石酸锑钾、樟脑和八角茴香油等成分,一般用于感冒咳嗽及上呼吸道感染所引起的咳嗽。正常治疗剂量为:复方甘草合剂,成人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复方甘草片,成人一次3-4片,一日3次。

  由于该药中的阿片粉成分属麻醉药品,因此近年来应用该药造成成瘾不良反应时有报道,尤其是老年人。有研究报道,一位62岁男患者,因慢性气管炎口服本药4片,一日三次,连续服用三个月成瘾,表现为精神萎靡、全身不适、流泪流涕、喜叹息、剧烈咳嗽等。如不及时服用极为痛苦,甚至出现绝望感,如能及时服用本品,则上述症状可在5至10分钟内完全消失。建议临床医师处方用量以常用量不超过3 d,连续用药不超过7 d 为宜,或用其他祛痰镇咳药品代替本品。

  3. 复方樟脑酊

  复方樟脑酊是一种常用的止泻药,含有少量阿片(大约为万分之五),能增强肠平滑肌张力,减低胃肠推进性蠕动,使粪便干燥而止泻,主要用于腹泻、腹痛等,多用于非细菌性的严重腹泻。正常使用剂量为,口服,一次2~5ml,一日3次。

  早在70、80年代,在中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复方樟脑酊滥用以及成瘾流行趋势。由于所致的严重不良后果,复方樟脑酊曾一度被强令停止生产、供应以及使用。目前复方樟脑酊已经被纳入国家麻醉药品管制目录之列,患者在医生开具麻醉处分下购买该类药品。

  4. 牛黄解毒片

  牛黄解毒片是咽喉病常用药,是中成药中清热解毒药的代表。主要由人工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和甘草制成,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用于治疗用于扁桃体炎咽炎牙龈炎、口腔溃疡及便秘等常见病患。有文献报道长期服用牛黄解毒片可致成瘾。停药后可发生严重戒断症状,咽喉肿痛加重,口周、鼻翼疱疹,全身不适,兴奋失眠,食欲下降,大便秘结,再次服药后上述症状迅速缓解。其致成瘾的机制尚不明确,应避免长期使用。


 ·  性功能保健药品的危害
 ·  驱白巴布期片效果及药品说明书
 ·  国内唯一的**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外用药品 益肾壮阳膏
 ·  吃保健营养药品能**颠痫么
 ·  贵阳**好的疱疹药品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