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倒春寒’里为何中风频发
大量临床资料显示,我国半数以上的中风发生在早春;而且,‘倒春寒’里,尤为多发。为什么?
1.血压波动:‘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高血压是中风的极危险因素,血压升高与中风发生成正比气温忽冷忽热,高血压病人的血压随之上下波动,无论是脑梗塞,还是脑出血,都容易发生。
2.血粘度增高:犹如剪刀一样的料峭春风一吹,干燥,寒冷,人体水分消耗大,血液粘稠度增大,增加了脑栓塞发生的几率。
3.情绪变化:人的情绪往往随气温波动,容易烦躁;部分人会抑郁,都会增加中风发生的几率。
二 ‘倒春寒’里如何预防中风?
1.防治高血压:高血压是引起中风的罪魁祸首,防治高血压自然是预防中风的首要任务。因为‘倒春寒’里血压容易波动,所以,一天要测量三次血压,即早晨、中午、晚上个测量一次;并且画出一周血压波动表,找出每天血压的高峰值和低谷值,以便指导降压药的使用。
2.当心冷暖:‘春捂秋冻,不生疾病’,‘春捂’即在早春时节注意保暖;尤其有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更不急于脱棉衣。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C左右;注意室内外温度差的调节。谨防感冒。
3.改善生活习惯:1)锻炼:‘柳叶才黄半未匀’的早春就开始体育锻炼。可做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跳舞等有氧活动。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功能;适应‘倒春寒’带来的气温变化;避免感冒;降低血压、血糖和血黏度。2)多喝水:美国人的研究表明,每天喝12500ml以上的水,可是中风风险下降53%。3)戒烟酒:吸烟酗酒增高血压;即便经常吸二手烟,也能使中风风险增加82%。4)稳定情绪:‘倒春寒’的气候条件下,人的情绪容易随气温波动;一些人也容易抑郁。因此,增加了高血压和中风发生的几率。加之,80%以上的高血压病人属于容易急躁的A型性格;须知,暴躁会使心脑血管病发生率增加2.5倍。5)充足睡眠。6)清淡饮食。7)接种疫苗:研究表明,连续五年接种流感疫苗,可是中风风险降低42%。
三 扑捉中风先兆 遇有以下中风先兆,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1.头晕目眩:头晕、目眩、头痛,多为缺血性脑中风先兆;剧烈头痛伴有恶心呕吐,常是出血性中风先兆。
2.哈欠连连:提示呼吸中枢缺氧。约有80%左右脑梗塞病人,在梗塞前5~10天会哈欠连连。
3.言语不利:发音困难,吐字不清,舌头失灵,或短暂失语。
4.肢体感觉或运动异常:突然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或活动失灵;症状多于24小时内消失。
5.一过黒曚:突然眼前发黑,视物不清多余数分钟内消失。
6.剃须刀落地:刮脸过程中,突然持剃须刀的手臂无力,剃须刀落地。多于1~2分钟内恢复正常。
7.视物模糊: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或暂时失明。症状多在一小时内消失。
8.恶心呕吐:或有呃逆;或头晕目眩、耳鸣,伴有血压上下波动;或有频繁难止的鼻出血,常预示高血压性脑出血。总之,早春,尤其‘倒春寒’明显的最近,确实是脑中风的‘事故多发地段’,应倍加当心,着意加以防范。 |